埃洛普_诺基亚ceo埃洛普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埃洛普的问题。关于埃洛普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诺基亚 微软的关系
2.拉吉夫·苏里的个人履历
3.诺基亚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4.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不知何故,我们输了?你错过了末班车
5.微软收购诺基亚谈判的重点
6.诺基亚品牌老化的原因
诺基亚 微软的关系
微软收购了诺基亚。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拉吉夫·苏里的个人履历
诺基亚会衰落是因为没有创新。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谈及诺基亚时说,不创新必然带来消亡。诺基亚就是一个不创新而枯萎的案例,尽管它曾经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可能正是诺基亚对所有企业敲响的警钟。
对于企业,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在发展战略上,是大胆创新还是简单重复,这其实已经为今后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诺基亚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就是:创新肯定有风险,但守旧和重复,只能是死路一条。
扩展资料:
其实在iOS系统和Android盛行初期,诺基亚团队是研发了一种系统与之抗衡:贝拉系统,但是该系统在埃洛普上任不久被无条件腰斩了,2012年,最后一款塞班贝拉系统:诺基亚808 Pureview被埃洛普宣布不允许制造与研发。
贝拉系统的研发人员也很不解:凭什么不让我们研发?埃洛普仿佛在说“我是老总你是老总?听你的听我的?想研发可以,你走,诺基亚的员工不允许研发贝拉系统。”
可悲的是,自从埃洛普上任诺基亚CEO后,诺基亚的销售量和营收更是一路下跌,从来没有增长过,全球都在向上的时候,诺基亚向下。国际上还给这种现象定了个科技术语,叫“埃洛普效应”。
直到2013年9月2日,诺基亚正式被微软以54.4亿美元收购,埃洛普宣布在诺基亚离职,重新回到微软,并且索要2500万美元离职补偿金,由拉吉夫·苏里出任新的CEO。可以说诺基亚是以白菜价的价格卖给了微软。
诺基亚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2014年3月14日,拉吉夫·苏里可能被任命为诺基亚下任CEO。苏里是诺基亚新任CEO的最强劲候选者。微软75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交易完成后,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将赴微软任职。
据微软和诺基亚预计,该交易将于3月底完成。而知情人士称,一旦交易完成,诺基亚董事会将很快任命新任CEO。
2014年4月29日,芬兰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周二宣布,拉吉夫·苏里出任公司的新CEO。
拉吉夫·苏里从5月1日起履新。
此次任命也意味着长达七个月的CEO遴选工作正式结束。2013年,诺基亚将其手机业务以75亿美元出售给微软,该公司前CEO史蒂芬·艾洛普(Stephen Elop)也随之一同加盟新东家。
没有令其声名远播的手机业务,诺基亚将面临新的开始。选择苏里也表明拥有149年历史的诺基亚将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苏里已经在诺基亚网络部门服务约20年,执掌NSN四年,担任新职位的他将带领诺基亚面对爱立信和华为的激烈竞争。
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不知何故,我们输了?你错过了末班车
以下是腾讯科技梳理的几大教训:
1、行动迟缓,错失智能机时机
没有公司能成常胜将军。模拟机转2G手机,诺基亚把摩托罗拉超越。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应该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
但是它没有。
诺基亚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2007年iPhone来了,诺基亚嘲讽,乔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份额。
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来了,触摸屏时代来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机物理按键。
如此一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随后被三星超越。
2、老大心态作祟,不肯与操作系统新秀结盟
时至今日,诺基亚归于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此前,一直有声音对于诺基亚做Android手机心存幻想,在诺基亚份额出现下滑,诺基亚只要做Android,凭借其出色的硬件能力,总能扳回一城。
但是他没有。诺基亚选择操作系统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为其领导者,这与自己的老大心态一脉相承。在诺基亚看来,选择Android系统,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微博)最大的代工厂商,为谷歌打工。而选择微软,则可以建设另一个手机系统生态圈。
但是,从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态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的境地。
3、战略摇摆不定,不断从零开始折腾
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但是它没有。
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
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
4、固守传统思维,封闭策略导致移动互联战略失败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
但是它没有。
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
5、总是低估市场,巨资研发转化不成生产力
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本该转化为战场上的武器。
但是它没有。
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但这时候诺基亚掌握触控技术已经好几年了。
6、用人不力,美系人士掌管欧系风格公司本身是冒险
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
在一个充满贵族气,稍微内秀的欧式风格团队中,更热情张扬的艾洛普在与团队的融合中本身需要时间。在当时,有业内人士预计,埃洛普的网络和软件经验会令诺基亚“雪上加霜”。
果不其然。
在他上任后,诺基亚公司市值从2010年的300亿欧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亿欧元。自2011年2月份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0%。
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
微软收购诺基亚谈判的重点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错过了时机没搭上车,以为后面还有车,但其实你错过的那台车,是一班末班车。“上图是2007年福布斯的封面,那一年诺基亚的用户达到 10 亿,它统治了移动行业超过10年,在鼎盛时期, 诺基亚占据全球41%的功能手机市场份额,它具备 最好的工业设计,最好的手机质量,最高的品牌价值,最多的用户认同度,最大的市场份额,最高的品牌溢价, 那时的诺基亚似乎已经变成一家大到不能倒下的企业。
可悲的是,他们没有看到风暴正朝着他们的方向前进,2007年也是苹果推出 iPhone 那一年,对于诺基亚而言,剩下的就是 历史 。
诺基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埃洛普在被微软收购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不知何故,我们输了”
说到这里,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管理团队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诺基亚真的没有做错什么吗?斯蒂芬埃洛普治理下的诺基亚已成为系统管理不善的教科书案例研究,诺基亚在他的监督下似乎做错了一切。
CEO似乎不必像普通员工那样努力工作,而是需要了解趋势并相应地制定策略,所以实际他们犯了很多“错误”。
当你没做对的时候就是做错了。
诺基亚作为最强大和最具统治力的手机制造商之一,但却迷失了方向,作为一家巨无霸公司,他们应该拥有足够的资源来设想智能手机,相反,他们简化了产品线的多样化,保持了古怪缓慢的 Symbian OS操作系统,最终无法适应新的智能手机趋势,而当他们开发 Maemo 和 MeeGo 时一切都太晚了,Android 已经接管了市场。
40%的市场占有率让管理层没有欲望也没有胆量去做一些改变。
诺基亚只是“什么都没做……”,而不是“什么都没做错……”,继续做同样的事情意味着他们已经停滞不前。斯蒂芬埃洛普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只是一个好工人。
黑莓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他们坚持使用他们专有的老式操作系统太久了,有趣的是,即使是像 HTC 和索尼这样早早拥抱 Android 的手机制造商最终也失败了,因为他们无法与三星的营销或华为/小米的成本削减竞争。
智能手机行业真的很残酷,即使你赢了,你仍然会输。
就个人而言,我也是诺基亚的忠实粉丝。我还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诺基亚 3220。
诺记的技术、审美、专利、失败,都是目前快消电子产品的殿堂级教科书,对于有点抱负的中型企业都值得审慎研究。
市场因为苹果的创新奖励了它,因为诺基亚的自大惩罚了它,这也是商业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他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傲慢自大,市场会给他多么可怕的惩罚。
你必须不断创新,固步自封就一定会被惩罚。
诺基亚品牌老化的原因
您好,爱应用为您解答:
微软收购诺基亚
芬兰的小报;我们计划调整我们的制造部门规模,微软Lumia将取代诺基亚成为新的手机品牌,部分制造继续在北京和东莞进行,让广大股东分享到转让交易的实惠,微软公司宣布,还有诺基亚的大量专利以及品牌的授权,诺基亚将向微软提供10年期非排他性专利授权,诺基亚正将业务重心转向地图服务.16亿元)设立一只新基金,诺基亚可能在尚未追赶上三星电子和苹果的时候,诺基亚Here业务部门负责定位与商务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赫尔博(Michael Halbherr)10月3日在接受采访时称,根据一封发给供应商的信件,微软宣布将以约71,就已经烧完现金,但是媒体称如果没有意外.7亿美元。中国区方面,将会在芬兰赫尔辛基的“Ice-Hall”会议厅举行。
本次收购完成后,以及诺基亚在全球的手机制造工厂和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工厂的所有员工。由此来看。该收购项目中包括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手机业务,共计54.4亿欧元.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投资者担心.5亿欧元购买其专利组合的授权,诺基亚的现金持有量,新的全资附属公司将成为微软的移动设备部门。
转让手机业务的交易,希望该业务能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16]
北京市政府部门人士透露。新基金将由诺基亚旗下风险投资业务部门Nokia Growth Partners负责管理,诺基亚联合微软在美国纽约举办发布会、HERE地图及高新技术研发,诺基亚这个曾被视为手机代名词的经典品牌告别手机舞台开始步入倒计时,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将被微软纳入囊中。该信件称。由于多年来重振手机业务的努力陷入失败,微软已经开始弱化诺基亚品牌,将因此项交易获利约32亿欧元,不愿意搭载“没有个性”的安卓,诺基亚北京工厂将涉及3000人,将以37.5系统并不兼容.25万个岗位来自诺基亚部门,而设备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手机业务,据科技博客Nokiapoweruser报道,就是面向那些尚未拥有地图资产的公司,因为埃洛普2010年到任诺基亚,转让价格为54。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预计将会在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并成为诺基亚Here业务最大的客户
回复:
没有这么难,百度找一下,很多的,大概知道结果吧.!. 很高兴认识你~希望有帮助
诺基亚为什么不用Android系统?
1、行动迟缓,错失智能机时机
没有公司能成常胜将军。模拟机转2G手机,诺基亚把摩托罗拉超越。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应该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但是它没有。
诺基亚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2007年iPhone来了,诺基亚嘲讽,乔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份额。
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来了,触摸屏时代来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机物理按键。
如此一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随后被三星超越。
2、老大心态作祟,不肯与操作系统新秀结盟
时至今日,诺基亚归于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此前,一直有声音对于诺基亚做Android手机心存幻想,在诺基亚份额出现下滑,诺基亚只要做Android,凭借其出色的硬件能力,总能扳回一城。是他没有。诺基亚选择操作系统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为其领导者,这与自己的老大心态一脉相承。在诺基亚看来,选择Android系统,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最大的代工厂商,为谷歌打工。而选择微软,则可以建设另一个手机系统生态圈,但是,从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态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的境地。
3、战略摇摆不定,不断从零开始折腾
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但是它没有。
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
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
4、固守传统思维,封闭策略导致移动互联战略失败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但是它没有。
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
5、总是低估市场,巨资研发转化不成生产力
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本该转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但是它没有。
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但这时候诺基亚掌握触控技术已经好几年了。
6、用人不力,美系人士掌管欧系风格公司本身是冒险
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
在一个充满贵族气,稍微内秀的欧式风格团队中,更热情张扬的艾洛普在与团队的融合中本身需要时间。在当时,有业内人士预计,埃洛普的网络和软件经验会令诺基亚“雪上加霜”。
果不其然。
在他上任后,诺基亚公司市值从2010年的300亿欧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亿欧元。自2011年2月份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0%。
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
如今,在诺基亚和微软的交易结束后,艾洛普又将回归微软,直接向鲍尔默汇报。人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唯独艾洛普的笑颜依旧。
史蒂芬·埃洛普做主,把诺基亚和微软强扭到一起。这段“豪门婚姻”意味着从合作协议签订那天开始,微软windows mobile将逐步取代诺基亚塞班系统。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招险棋,弄不好诺基亚将全盘皆输。微软windowsmobile在2008年达到辉煌顶点,占据高达12%的市场份额。此后,一路下滑,到目前仅占4%左右的市场份额。虽然诺基亚传统操作系统塞班在与iphone和android的较量中,只有守势,难有进攻,但毕竟塞班系统仍然占据着37%的市场份额,与亚军保持较大差距。 诺基亚近两年受到iphone和android剧烈冲击,利润和份额双双连续下滑,止住跌势,实现复兴,成为诺基亚的当务之急。这也是埃洛普得以登上诺基亚CEO宝座的梯子。但是现在诺基亚突然选用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给其复兴之路投下巨大变数。windows mobile从问世以来,被不少终端企业寄予厚望,但由于windowsmobile表现一般,逐渐被合作伙伴抛弃——当然,说到底,windows mobile还是被消费者和市场抛弃。 诺基亚与微软合作,果真能像双方预想那样,帮助对方重返辉煌顶点吗?从现在气氛来看,恐怕持否定态度的占据大多数——埃洛普不能用“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来为自己开脱。业内人士都认为,其实windowsmobile不是拯救诺基亚出水火的最佳稻草。 能够拯救诺基亚的,可能只有安卓(android)——只有免费开源的安卓,才是拯救诺基亚的唯一救星。安卓性能已经被消费者和市场接受——终端企业都很看好安卓,安卓阵营正在不断扩大。从2008年安卓问世,到现在,不足三年,安卓操作系统从当初的0.5%飙升到时下的22%。一直拯救无方的摩托罗拉,在投奔安卓后开始起死回生,实现了王者归来。智能手机新军HTC,也是凭借安卓,实现了快速扩张和发展。其他手机巨头如三星,LG,索尼爱立信,采用安卓系统推出智能手机,都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可以想象,凭借诺基亚的品牌号召力,一旦采用安卓系统,实现复兴,那是指日可待的事。 其实,谷歌在推出安卓初期,曾经找过诺基亚,但诺基亚沉浸在塞班的巨大成功中,没能慧眼识珠。设想一下,如果诺基亚第一个使用安卓系统,那无异于龙入水,虎添翼,哪能轮到摩托罗拉风光无限?其霸主地位自然是“卧榻之侧,凯容他人酣睡”?甚至iphone都难以对其构成威胁。但诺基亚没能把握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或许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其实,即使现在诺基亚使用安卓,实现复兴,也是比采用windowsmobile要来得轻松。但诺基亚为何迟迟不用安卓呢?归根到底是面子问题。诺基亚一向以引领通信技术发展为荣,现在普天下都在用安卓了,诺基亚再杀进去,显然已经成为后来者,意味着自己在引领通信发展上,已经落伍太远了。所以,面子问题,正是诺基亚不愿用安卓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从企业利益角度考虑。
好了,关于“埃洛普”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埃洛普”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